河北东光:古韵新颜 运河逢春

2022年03月14日 22:49:48 来源:河北日报

 

大运河东光段航拍图。

千年大运河滋养着东光文化的根与魂。 

  东光古称观州,是千年运河古县。据《东光县志》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东光县。取“东阳”之义,名为东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等历史名人都出自东光。

  千年大运河、百年谢家坝、万亩林海氧生园,传承着家国情怀、工匠智慧和民生理念,深沉地滋养着东光文化的根与魂。

  2021年以来,河北省东光县认真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着力将大运河东光段打造成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和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

  着眼“保护”,古老运河春意盎然

  3月5日,走进东光县大运河畔的氧生园森林公园,暖风拂面,春的气息愈发浓郁。

  公园中心广场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公园的负氧离子含量。“负氧离子含量是环境好坏的标志。负氧离子含量越高,代表环境越好。”东光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勇说,“天气最热的时候,这儿的负氧离子爆屏,能达1万个。这里之所以叫‘氧生园’,就是因为‘氧生’与‘养生’异曲同工。”

  以前,这片运河东岸的地块土质沙化、贫瘠,孤立于105国道和京沪铁路之间,加之灌溉困难,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2003年,政府提倡退耕还林,免费给村民提供树苗,每亩地还给予适当补贴,一棵棵速生杨相继在此扎根,昔日贫瘠的沙土地渐渐有了生机。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启动,这片林子有了雅致的名字——氧生园。除了环境好,林中的景点也越来越多,运河亲水平台、运动健身长廊、木栈道、房车营地、自行车驿站……乡亲们一个劲儿地感慨:“林子成景点,大伙儿种树上了瘾。”

  “俺家树卖了两茬,每亩地收入千来块钱。”“俺家第二茬又该卖了,卖完了再接着种!”氧生园森林公园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带来了真金白银,种树让人们生活更有奔头了。“‘绿水青山’成了俺们的幸福‘靠山’。”乡亲们说。

  如今,北起东光县南霞口镇南至连镇镇的森林长廊,成为大运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东光县大力做好“保护”文章,让古老运河重焕生机。他们以大运河沿线河道清淤、违建拆除、垃圾清理和生态修复为抓手,打造文旅共融共兴格局。

  突出环境提升。完成大运河东光段19.45公里清淤任务,36.98公里大运河东光段堤顶路全线贯通,运河沿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完成运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4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2月份以来共清运垃圾1746吨,清除残垣断壁240处,清理乱堆乱放925处,清理小广告226处,清理猪舍牛栏15个,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突出绿色发展。2021年植树3万株,现已形成运河东岸3公里范围内面积近8万亩的绿色生态廊道;投资809万元,打造橡胶坝、连镇九街(九曲公园)、码头村重要绿化节点9处。

  突出遗产保护。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开展“我爱大运河母亲河”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收集历史故事、人文资料和文物线索,进行全面深入挖掘和研究,让大运河谢家坝、码头沉船遗址、茧城遗址走出历史,让水工智慧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整理,让遗留在运河边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抓好运河遗产保护,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点谢家坝、宋代沉船遗址、东南友谊闸等运河沿线文物遗产的巡查保护力度;建立运河长效巡查管理制度,采用水陆常态巡查、“公安+水务+文保”部门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全力做好河道巡查、文物保护、输水安全等工作。

  注重“传承”,运河故事代代传

  糯土合成月一弯,运河横卧锁狂澜。近日,记者来到东光县连镇镇大运河五街、六街交界处,位于南运河东岸的世界文化遗产——东光谢家坝映入眼帘。

  南运河河北段多处弯道,致使险工险段众多,连镇谢家坝即为险段之一,历史上此处曾多次决口。清朝康熙年间,连镇谢氏乡绅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灰土与泥土混合筑堤,故名谢家坝。

  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运河故道,没有楼台亭阁,见不到碑林石刻,只有谢家坝斑驳的水渍,见证着大运河曾经的辉煌。灰土与糯米虽质地柔软,却凝结成了最坚固的堤坝,屹然守护着运河两岸百年。

  在谢家坝旁,有一栋临河而建的红墙灰顶建筑——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该博物馆于2021年6月底建成,馆内分为世界奇迹、济运护漕、南运雄风、京杭保障四部分,通过实物、文字、模型等形式来展示大运河的水工智慧。

  百年谢家坝、现代水工智慧博物馆,两者一古一今相映成辉,诉说着千年运河古县的匠心传奇。

  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历史故事书,注重“传承”,才能让运河故事代代传下去。近年来,东光县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启动实施“标记东光”文化项目,制作文化地图,对土生土长的老人和乡贤进行走访,把散落的人文遗产重拾、擦亮、串联。

  大运河东光段遗产分布广泛,体量巨大,形式多样,文化价值高,拥有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大运河吹歌、观州锣鼓等5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此,东光县启动建设非遗资料库、音像数据库、数字项目台账等,广泛搜集20多个非遗项目,扶持以雕花陶球——大运河陶博物馆、红泥雕塑——观州陶泥坊、古兵器复原——东吴文创园为代表的一批文创产业基地;开发以荀乡京剧社、华戈戏迷协会、杨子旗袍协会等实景演出为代表的文化活态产品,促进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

  同时,依托霍元甲文化资源,投资200万元建成集游览、互动、展演于一体的沧州武术文化公园,传承“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打造麒麟卧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国家安全教育长廊,丰富学习教育载体。

  突出“利用”,文旅融合激发运河活力

  “这里是河北省东光县,紧邻千年大运河,大家有兴趣可以过来看看,采摘桑葚,屏幕上有我的定位地址。”

  “你看,这种桑葚叫作‘台湾长果’,是引进的台湾新品种,适合北方温室种植,吃起来酸酸甜甜的,特别可口……”

  近日,东光县南霞口镇王青村51岁村民曹克贵打开手机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推销他家“运河畔的桑葚”。不到1分钟,“涌”进来百余名网友观看。

  从2022年春节前开始,曹克贵每天都会在大棚里现场直播。“直播的效果很不错,我家桑葚卖得比往年都快,许多周边县市的网友开着车就过来采摘了。”他说,“今年这一棚500多公斤的桑葚,已经卖出去八成了。”

  在王青村,曹克贵种桑树是一把好手,有着10年的种植经验。他创建了东光县润贵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年繁育树苗十几万株。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果、桑叶能食用,桑枝、桑皮能入药。”他说,现在村里不仅繁育桑树苗木,还加工桑葚干、桑叶茶、桑葚酒和开展错季采摘。里里外外算起来,一亩地年产值能达6000多元。

  在曹克贵心里,始终有一个“运河情结”。他希望利用大运河的品牌影响力,让桑葚产业更加兴旺。“城里的游客欣赏着大运河的美景,来农家采摘,咬上一口果实,满嘴香甜,多美!”

  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利用好大运河,就能激发出地方发展的更大活力。2021年以来,东光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力谋划大运河主题产业项目。深挖旅游资源,持续擦亮“千年运河古县”旅游品牌,以大运河为纽带,整合境内氧生园、铁佛寺、谢家坝等旅游资源,开通魅力东光一日游专线。

  此外,强化群众参与。广泛开展大运河系列文体活动,组织我爱母亲河志愿服务,摄影、美术、文学作品大赛等活动,修编出版《大运河名镇——连镇》等运河文化系列丛书,让群众更好地走近运河、体味运河。

  ■访谈

  做好保护传承利用 打造“共同富裕之河”

  ——访沧州市副市长、东光县委书记戴树胜

  东光,位于大运河畔。近37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保持了独特的南运河原生态风貌。

  古老的文化孕育了运河之魂,绿色生态则延续着运河生命。如今,船工号子声声远去,奔腾千年的运河卸下漕运的重担,正铺展着宏伟的蓝图,书写着春天璀璨的篇章。

  “在大运河的环抱下,奋进的东光正加速实现蓝天碧水鲜花盛开、道路交通纵横交错、人文自然和谐发展、人民幸福安居乐业。”日前,沧州市副市长、东光县委书记戴树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38万东光人热忱地期盼着大家到东光访千年古县、游千年运河。

  戴树胜表示,2022年,东光县将持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赋予沧州的“三件大事”,全面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全力将大运河打造成为“共同富裕之河”,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

  以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为引领,做好“保护”文章。启动投资1700万元的谢家坝本体保护、周边提升工程和千年古镇更新工作,带动连镇、北霞口等古村古镇历史印记保护,挖掘申报非遗项目10个,留住东光运河历史文脉。持续开展拆违拆临、垃圾清理、水质提升和边坡治理,实现引水常态化。依托万亩林海氧生园,实施春季沿线绿化工程,打造东光镇码头等重要节点。投资2000万元,将沿线1000米内的42个村全部打造成为省级美丽乡村,消除旱厕,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以挖掘运河文化为带动,做细“传承”文章。开展“我爱大运河母亲河”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收集历史故事、人文资料和文物线索,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研究,让大运河谢家坝、码头沉船遗址、茧城遗址走出历史,让水工智慧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发扬;打造连镇李家烧鸡、连镇雷家烧饼等东光非遗文化品牌;弘扬运河时代价值,评选表彰东光好人,培育“仁义礼智信”最美东光人。

  以文农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做实“利用”文章。培育建设“一园一区一基地”旅游片区(一园,大运河武术文化公园;一区,氧生园康养区;一基地,麒麟卧党史教育基地),联珠成串打造“访千年古县、游千年运河”东光旅游金名片。突出文农旅融合,组织开展东光首届运河文创产品大赛,大力发展桑葚、辣根、苦参、红高粱、羊肚菌等特色种植,加快建设小邢美丽乡村运河风情区、东吴文创园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王青桑葚采摘基地,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打造人民幸福的“共同富裕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