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动“千问千寻大运河” 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

2020年08月28日 18:15:54 来源:我苏网

  我苏网讯 8月28日下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文旅厅、省社科院、省文投集团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启动暨系列专题片首发式在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举行。副省长马欣出席,并与在场嘉宾共同点亮了大运河江苏段地图,马欣向“千问千寻大运河”融媒体寻访组代表授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省委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宣传高度重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要求全省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千年运河留下新时代的江苏印记。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领导“把运河文化遗产和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实践掰开来、揉碎了加以展示”的要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继“行走运河11城”之后,在历时半年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又精心策划实施了“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采用融媒体手段,以小切口看大运河,从受众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微观而又生动地挖掘运河文脉、传播运河文化、讲述运河故事,尽显江苏大运河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大运河的核心段,江苏段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积蓄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千年大运河不但要流淌在江苏大地上,也要在“云端”绽放,在“掌上”奔腾。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多部门配合联动、协同发力。内容鲜活、生动活泼的“千问千寻”,会让更多人亲近大运河、爱上大运河,向世界展示大运河的时代风采,书写大运河的江苏华章。对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次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绝佳机会。相信随着“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的深入推进,大运河的“江苏名片”将会擦得更亮。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表示,要以工匠精神,与时偕行、与河同频,让“千问千寻大运河”成为海内外江苏人和广大网友了解运河、沟通交流、合作互动的平台与桥梁。大运河流淌着千年文脉,哺育出文化家园,澎湃着发展动力,她是一册厚重的文献,是一轴精美的画卷,也是一座人文传播的富矿。

  启动仪式上,副省长马欣与在场8位嘉宾——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光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新华日报老报人、新中国第一代女摄影记者晓庄;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总经理徐宁;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黄良勇;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殷连生;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一起将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取得的运河水,缓缓倒入启动装置的水槽中,一起点亮了大运河江苏段地图,共同启动“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马欣副省长为寻访组记者代表授旗。接过旗帜,寻访组记者激动地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寻访组将深入挖掘运河文脉,展现运河的时代风采,谱写出运河文化的江苏华章。 

  活动现场,《千问千寻大运河》系列专题片首发式同时举行。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在哪里挖下?历史上的瓜洲渡到底在哪里?淮安为什么被称为“南船北马”之处?清口水利枢纽为什么说集中了中国古代水利工艺之大成?《千问千寻大运河》融媒体寻访活动将分为开凿变迁、水利工程、政治军事、漕运盐业、行旅移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古村、建筑园林、运河生活、文学诗词、当代价值等系列。第一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在哪里挖下?》在现场进行了首发。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与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季培均,淮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运河办主任张建闯,南通唐闸古镇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洪兵等政府、学界和业界代表开展了“运之河”思享汇,共话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探讨如何让千年运河留下浓浓的江苏印记,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汇智聚力。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发挥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功能,深化完善“鑫动文化”金融系列产品,扶持和孵化中小文旅企业发展壮大。

  现场进行了共建“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平台签约仪式。据悉,该平台将致力于开展对中国大运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传播工作,共同发挥“传媒+文旅”的资源优势,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得更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