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京师不能无仪真” 扬州这段运河太牛了!

2020年10月15日 15:48:55 来源:扬州日报

仪征运河旁的古村。资料图片

  仪征运河在京杭大运河的千年历史中有着怎样的地位?“有京师不能无仪真”之说有无真凭实据?10月12日,由广陵书社出版的新书《仪征运河和漕运》揭示了这段运河的兴衰历程,首次完整、系统地介绍了仪征运河的前世今生。

  新书出版,系统梳理仪征运河绵长历史

  仪征运河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该书云:“自永和中,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埭,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说的是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邗沟口门淤段,在今仪征设欧阳埭,引江水入埭,六十里到达今天的扬州,“救活”了邗沟。

  其后,随着朝代更替和时势变化,仪征运河名称多变,有“漕河”“官河”“淮南漕渠”“真楚运河”“仪征运河”“盐河”等。1959年,大运河改道由六圩入江,仪征运河改称“仪扬河”;后湾头至三汊河段称为“古运河”,今仪扬河则东起三汊河,西至泗源沟。

  《仪征运河和漕运》一书完整介绍了仪征运河16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篇,计24万字。作者宋建友介绍,该书按照朝代分篇叙述,设有治水人物专篇和仪征运河年表,以时间为序,用史实说话,讲述仪征运河的水道变迁、水工建筑兴废、制度更替、重要水事等。

  独领风骚,实力演绎“有京师不能无仪真”

  “东晋时,仪征运河‘救活’了邗沟;唐代成漕运生命线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东南漕粮由仪征运河转漕抵达京师的历史;宋代,为方便漕运,仪征运河上建成了二斗门(船闸雏形),领先世界;明代,仪征运河上建成‘四闸’,提高了漕运运输效率。”市水利史专家徐炳顺表示,历史上,仪征运河为历代政权的巩固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仪征运河(真楚运河)和汴河是宋代时漕运最繁忙的河道。”徐炳顺介绍,漕盐俱兴,河兴城亦兴。到宋代时,仪征已发展成为“风物淮南第一州”,明代学者庄昶在《东关闸记》中说:“仪真,京师喉襟之地,转输漕运之所必由,朝贡商贾之所必涉。有京师,不能无仪真也。”

  “在漕运时代,仪征运河的水工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宋建友介绍,唐代出现的斗门(单闸),宋代建造的船闸雏形,明代建造的多级套闸,均在当时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