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翱:守护运河繁荣发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22年03月04日 17:19:23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贺云翱

  千年流淌,奔流不息。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奇迹,也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并作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批示。

  作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长期研究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士,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从2006年前后起,就高度关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十几年来走遍全国大运河沿线进行实地调研,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并参与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工作。贺云翱认为,运河沿线每个省份都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未来各省在加强与运河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传承、发展同时,加强联动协调,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大运河是美丽江苏建设的“好抓手”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在扬州专程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他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明了方向。”贺云翱说,江苏作为中国大运河的起源之地,也是大运河体系最为完善、历史文化地位最高、文化遗产资源最丰沛的省份,因大运河而赢得了宝贵的历史发展机遇,创造了大运河文化的辉煌,在今天同样会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繁荣,从而让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造福当代、利泽千秋。

  水韵江苏,以“水”而闻名。贺云翱认为,江苏的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就要解决好水生态问题,而在水生态系统中,与城市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大运河。贺云翱将大运河比作美丽江苏建设的“好抓手”:“江苏要实现生态城市、美丽江苏建设的目标,大运河是最好的‘抓手’,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研究与规划多措并举,才能使得大运河生态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与“江苏故事”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自此,贺云翱一直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作为江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工作。“大运河作为国家文化公园,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珍爱文化遗产、追求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理念和国家形象。”贺云翱说。

  目前,江苏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的各类博物馆超过200座,有大运河核心文物近400处,关联文物近1200处,还有大量名扬中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成立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于2021年6月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同时有序推进大运河非遗文化园项目;苏州成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南京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成为“运河之都”……贺云翱认为,正是江苏人民感恩于运河的哺育和滋养,才更加积极地参与保护和共享运河文化,提升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多年来,从大运河江苏段申遗的基础调研及田野考古工作,到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段的决策咨询调研,贺云翱和他的调研团队一直在路上。“放眼全国,江苏境内的大运河拥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江苏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为全国提供了实践表率和宝贵经验。”贺云翱总结道,大运河文化是“江苏最具有经典意义的文化”,讲好大运河中源远流长的“江苏故事”和“中国故事”,江苏义不容辞。

贺云翱与团队进行大运河文化调研

  大运河文化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进一步建设与保护,并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建言献策,贺云翱团队去年实地考察了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大运河沿线省份。在走访中他们发现,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独特的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必定会成为一项需要各省长期共同努力协调联动的议题。

  “许多省市都采取了得力的措施,山东的运河文化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早,济宁、德州、枣庄这些地方都很积极;浙江方面,杭州市成效显著,宁波、绍兴、嘉兴等地工作也很出色;在江苏,扬州、淮安、镇江、常州、苏州、宿迁等都各有优势项目。”贺云翱认为,不同城市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与发展理念要清晰,要能够理清自己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同时,促进顶层设计与各地试点有机互动,大运河沿线城市政府在项目建设上要实现靶向施策。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贺云翱依旧将提案的重点放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包括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紧密相关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建议等。“长江文化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项目规划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物质性建设项目多而实,非物质文化建设少而虚,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获得应有的发掘、传承、发展。”对此,贺云翱提出建议:应在未来着重关注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传统美术、传统戏曲特别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各省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带建设,同时注重合作联动,让大运河既能呈现出北方运河的恢弘之美,也能展示出南方运河的婉约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源远流长繁荣发展的中国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