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人“线下见面会”!百余项非遗精品共述运河传奇

最新文章

2019年05月04日 15:44:10 来源:我苏网

我苏网讯 (记者/周安琪 张倩 张贺 摄影/黄磊)“呼”应传统文化,“吸”收现代元素。今天(5月4日)上午,一场会“呼吸”的展览——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扬州正式开展,多位非遗名家在现场为观众展演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有百余项非遗精品共述运河传奇。

 扬州市文旅局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处处长顾红霞介绍道,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馆内含十二个主题单元。展览希望通过集中、全面、直观的非遗项目呈现,非遗匠人的现场演示,移步换景的布展理念,以及创新互动的体验模式,“使市民及游客能‘大饱眼福’‘大饱耳福’‘大有收获’。” 

(展馆内的非遗戏剧展演)

(展馆内的非遗戏剧展演)

游园式参观:一步一景 移步换景 一个场景讲述一种传承

整个展厅则像是一座微缩版的园林建筑,扬州市文旅局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处处长顾红霞告诉记者,布展上就借鉴了园林的构景手法,“从门口的亘古遗音到雕版古风、灵剪巧刻、文房雅集、画里流年……整个展厅的设计采用扬州园林设计的特点,因为扬州的园林技艺也是我们的非遗项目,所以我们想用非遗宣传非遗。”

(展馆内景)

漫步于展区,可以全面领略大运河沿线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遗的精魂。进入展区不久,记者就被一幅可爱的小猫刺绣作品吸引了目光。原来,这就是江苏省级非遗东台发绣。东台发绣源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9年,东台发绣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陈伯余对记者说,发绣,顾名思义就是用人的头发作为原料,以钩针作画笔绣制成各种图案的特种刺绣工艺品。“头发有自然的色泽,以及细、柔、光、滑这些特性,十分独特。一般我们都用30岁以下人群的头发制作发绣。”陈伯余补充道,“如今也有很多人用孩子的胎毛制作发绣,这比胎毛笔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趣味性。”

(东台发绣)

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这么浪漫的乐器,你能猜到这说的是风筝吗?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的南通板鹞风筝能为你奏响“空中交响乐”。

(南通板鹞风筝)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起源于北宋年间,千百年来一直传承发展于南通民间。其制品用料考究、工艺精准、整体协调性能和驭风性能优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承毅是一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他骄傲地向记者展示板鹞风筝如何“发声”。原来,板鹞风筝安装了大小不等的“哨口”,一旦放飞蓝天,即可听到迎风而响的乐音。

(传承人 郭承毅 向记者介绍南通板鹞风筝)

江苏省级非遗孟河斧劈石盆景技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常州市孟河镇一带众多山峦,山石因风化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片石,俨如鬼斧神工所劈,人称“斧劈石”。千百年来孟河人就用“斧劈石”精制盆景,作为贡品献给皇室。展馆现场的巨型盆景作品正是采用孟河的斧劈石制作,展示大运河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活力。

(孟河斧劈石盆景技艺)

非遗传承人魏达荣说,这件作品长18米,高1.35米,制作耗时四个月,是从两百多吨的石材中精选了3.8吨石材来呈现。

涨知识无压力 志愿者讲解+非遗传承人演示 “旗舰配置”

据悉,本次展览还招募了17名非遗志愿者。“用讲故事和表演的方式进行项目讲解,可以增强讲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扬州市文旅局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处处长顾红霞说。

记者看到,志愿者讲解员分散在展馆各处,向往来观众讲述非遗文化。在金陵刻经展台附近,志愿者介绍道,该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金陵刻经涵盖雕版、写样、拓印、装订、补版等工艺流程,其中写样和补版堪称绝技。2006年,金陵刻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陵刻经)

看展新玩法 您的高颜值互动“游园券”已上线

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入口处还可以领取为非遗展独家定制的“游园券”。游园券正面为参展项目图片及盖章区,背面为参观路线图。手绘地图展示了展馆周边及主城区主要景点、餐饮、休闲娱乐等内容。

(高颜值游园券)

(分散在馆内各地的游园券盖章处)

观众可通过在游园券加盖十二个主题单元印章以作纪念,还可凭借游园券换取非遗纪念品,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创新互动体验。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如果愿意静下心来细赏这场非遗展,相信你不仅能近距离体味传统工艺的文化根基与美学风格,甚至能听见这些非遗珍宝在当代重新焕发活力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