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20、40、60: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大江东去,白浪滔天,奔流到海。

古往今来,多少过客在大江之畔留下足迹,其间诗词歌咏无数。

辛弃疾,一生与长江结缘。

20岁、40岁、60岁,行吟长江之畔,他都有怎样的感慨与喟叹。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

                                             

 

 

 

 

二十

二十岁出头的辛弃疾让人羡慕。
铁血少年,浑身是胆,面对“怨已深、痛已巨而怒已盈”的时代,他组建义军,反抗压迫。
而后,义军首领耿京被奸细张安国所杀,根据地失陷。
年轻的辛弃疾,带着五十人马驰骑直趋、深入虎穴,凭着万夫不当之勇,活捉了躲在金营中的叛徒,连夜押送斩首。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后,辛弃疾寓居长江边的京口,也就是如今的镇江,此时的他也是新婚燕尔,成家不久。
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写下了这首《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长江蓬勃奔涌,恰似辛弃疾的青春,一往无前。

四十

然而,阻滞与曲折遇上了四十岁的辛弃疾。

一直以来,他的抱负始终无法得以施展,南宋的权贵们委以他的,大多不过是州郡的长官,或者某一路的监司。

有人可能会问,当年跟随辛弃疾的义军呢?事实上,南下后,南宋首先解除的就是辛弃疾的武装。

数万兵马,只被当作南下的流民而散置在淮南各州县中。

在迈入四十岁的大关前,辛弃疾思绪浮动,泛舟长江,经过扬州,遥想当年壮怀激烈,他写下这样的话。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词的开篇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感叹时光不再,更添落寞之感。

辛弃疾的苦闷可不仅仅来源于此,同样令他烦扰的还有漫长的宦游生涯。同年,在临安去湖北的江面上,他写下这首《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可他又无可奈何,不惑之年,也只能是笑尘劳,长为客。

六十

在漫长的蛰伏之后,辛弃疾再一次被朝廷起用时已经是个花甲老人。

他又一次回到京口,这里是长江南北与敌人交界的前线。

此时的他依然矍铄,置备盔甲、制定战术、打探敌情……他感觉到,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

北固山上,他远眺江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当年孙权大败曹兵之地,如今这样的英雄豪杰却难觅踪迹。

抚今日之残局,他对酒当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满腔豪情,溢于纸上,使闻者无不心动,词中所蕴含的壮怀激烈,当时只怕再难有第二人能写出。
“既然没人能写,我就再来一个!”在上面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不久,辛弃疾,在同年、同地再赋词一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一切终究是幻灭了。他再次被弹劾,以“奸赃狼藉”的罪名被免职。

等朝廷再次想要起用他,年老多病的他已是心有余力不足。

在民间传说中,辛弃疾有一个悲壮的结局。躺在病床上的他奄奄一息,忽而大喊:杀敌!杀敌!杀敌!茹恨气绝而亡。

尾声

登临旧迹,连天的烽火和高耸的壁垒已然隐匿在漫长的历史之中。

北固山依然伫立在长江之侧,学生在这里拍照,情侣在这里约会,老人们在山脚下打牌、遛狗……

鲜有人想起,曾经有位“狂人”,醉里挑灯,豪气干云。“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当江风吹上峭壁,檐角的铎铃发出清脆的响动。

二十岁的铁血,四十多的悲歌,六十岁的慷慨,都付之脚下的江水,悠悠东流。

把栏杆拍遍,方才会,登临意。

 

鲜有人想起,曾经有位“狂人”,醉里挑灯,豪气干云。“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当江风吹上峭壁,檐角的铎铃发出清脆的响动。

二十岁的铁血,四十多的悲歌,六十岁的慷慨,都付之脚下的江水,悠悠东流。

把栏杆拍遍,方才会,登临意。